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义终至(上)_荒木泽代走进不科学
笔趣阁 > 荒木泽代走进不科学 > 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义终至(上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义终至(上)

  眼下孟亮三者皆具,显然不是件好事儿。

  而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,自然就是去面对恐惧。

  当一个人可以平静的正视自己创伤的时候,就代表着他对那件事已经释怀了。

  因此孟东国无比希望孟亮能选择去坐一趟八通线,即便是戴着口罩躲在自己身后,也比单纯的逃避要强。

  但是

  孟东国又担心强扭的瓜不甜,坚持下去反而会对孟亮造成更严重的心理伤害。

  因此他只能遵从自己儿子的意愿,把地铁换成了出租车。

  十分钟后。

  整理好仪表的父子二人离开酒店。

  他们在最近的一个巴士停靠点打了一辆出租车,驶向了最高检所在的北河沿大街。

  与此同时。

  与最高检相隔仅有2.1公里的最高法总部。

  徐云则在一位工作人员的带领下,来到这栋华夏最高审判机关的大门外。

  说来也挺其妙。

  昨天燕京医院,今天最高法。

  短短两天之内。

  徐云就这样轻而易举的完成了自己上辈子无法取得的‘成就’。

  可惜光环没有steam那样的成就系统,否则高低能奖励一些啥玩意儿。

  接着徐云将这些跳脱的念头驱散,饶有兴致的参观起了审判大楼这栋建筑。

  在最高法被判过刑的同学应该都知道。

  审判大楼正门台阶共计31级,台阶上长有一棵皂角树——树生长于台阶之下,位于台阶第15级之北侧。

  这棵皂角树的来头可不一般。

  它是编号为的国家一级古树,已有数百年历史,传闻是纪晓岚所种。

  它见证无数硝烟、烽火,听过侵略者的枪炮声与国人救亡图存的呐喊。

  在最高法成立之初。

  因办公场所不足的缘故,最高法经批准拟建设新的审判大楼。

  而这棵皂角树,便恰好位于大楼建设图纸蓝线内。

  当时项目的决策者面对这株古树的时候,显得十分犯难:

  皂角树的树龄很高,将老树迁至别处,移植不当或将导致古树死亡。

  一级古树明确受法律保护,而法院作为审判机关,又是法律精神的守护者。

  司法者若不能率先垂范,司法何以立信于国民?

  于是经过讨论。

  最终方案为古树就地保护,建筑物向后移动5米,台阶凿洞。

  于是乎。

  这颗古树如同一位哨兵,伫立在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大楼的第15级台阶上。

  从那以后。

  这棵古树也成了最高人民法院鲜活的司法图腾,许多法官为之谱写了诗歌。

  比如葛行军先生的那首《皂角树赞歌》,写的便是这颗树。

  与树合影也逐渐成为了老法官退休、基层法官参观、宾客到访时的保留项目。

  连法学院学生到最高人民法院实习,亦以“相逢皂角树、梦圆最高法”为集结令。

  于是徐云也蹭了个便利,请工作人员给他与皂角树留了个影。

  拍完照后。

  工作人员便带着徐云走进了大楼内。

  比起外部皂角树的柔和,审判大楼的内部则透露着另一种两个字的画风:

  庄严。

  大楼之内铺满着暗色调的大理石砖,一眼看上去就很低调。

  墙壁和顶部也都没有水晶、宝石的豪华装饰,但里里外外却透露着一股磅礴的大气。

  倘若是宵小之辈到此,恐怕没走几步路脚就软了。

  难怪最高法的审判大楼会被称为燕京镇压邪崇的阵眼,气质上确实不凡

  接着工作人员带着徐云一路前行,很快来到了一处访客室外,说道:

  “徐博士,陈检察官已经在屋子里等着您了。”

  徐云朝她道了声谢,待对方离开后主动敲了敲门。

  过了片刻。

  屋内响起了一道很稳重的女声:

  “请进。”

  徐云顺势推门而入。

  这间访客室的面积不大,只有十来平米的样子,内中简单摆放着一张办公桌和两副人体工程学椅。

  此时的办公桌后正坐着一位40岁上下的女同志。

  女同志蓄着一头短发,皮肤很白净,看起来干练又不失知性。

  眼见徐云入屋,对方也连忙站起身,主动迎了上来:

  “徐博士你好,自我介绍一下,我是最高检的陈灵检察官,也是这次审理的公诉人。”

  徐云也热情的与对方握了个手:

  “陈检查官,你好。”

  待寒暄完毕。

  陈灵便招呼着徐云入座,并且主动给他倒了杯茶,开门见山的说道:

  “徐博士,咱们时间有限,我就不和你客套了,直接和你介绍一下情况吧。”

  徐云连忙做洗耳恭听状。

  随后陈灵组织了一番语言,说道:

  “咱们的这次庭审可以说是建国以来对网络暴力、造谣行为发起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庭审,所以社会方面的关注度很高。”

  “不出意外的话,直播峰值人数应该会轻松破千万,我们身上的压力也很大。”

  “同时更重要的是....在目前的法律法规中,关于是否应该通知受害人到庭依旧很有争议。”

  “所以对于是否应该请你以及其他受害人,我们内部也进行过多次很激烈的讨论。”

  徐云顿时一愣:

  “还有这回事?”

  陈灵点了点头,从桌上拿起了一本书,解释道:

  “目前来说,刑事审判的类型主要有三种。”

  “分别是刑事自诉桉件、附带民事诉讼的公诉桉件以及未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公诉桉件。”

  “其中刑事自诉桉件的被害人一般是自诉人,在桉件中属于“控方”地位,法院一定会传唤其到庭,否则庭审无法正常进行。”

  “第二个是被害人提出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,是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原告人,所以同样也会传唤到庭。”

  “但是第三种....根据刑法第187条第三款内容,法院应当通知的人里并没有解释清楚是否包含被害人或者其家属。”

  徐云忍不住眨了眨眼。

  在过去这段时间里,他倒是了解过自诉和公诉的区别。

  这两个概念其实很简单,几乎都可以从字面意思去理解。

  所谓自诉,就是自己做原告去起诉别人。

  至于公诉,则是以检察院为原告进行的起诉。

  这次抹黑桉件的涉及人数很大,跨度也覆盖到了全国各地,因此上头走的是自诉转公诉的流程——所以才会让孟亮这些受害者先起诉。

  只是徐云没想到

  在公诉方面的规则中,居然对通不通知被害人或者其家属存有争议?

  实际上徐云不知道的是。

  在目前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刑事桉件中,通知被害人或者家属到庭参加诉讼的情况其实很少。

  因为这种做法对于判决结果来说,通常意义不大:

  刑事桉件是公诉桉件,对于被告人的定罪及量刑建议,是检察机关基于职权独立发表的意见。

  被害人如果参加庭审

  他们绝大部分时候对于公诉人的意见都会不同意,觉得罪名轻了量刑轻了的情况相当常见

  举个很典型的例子:

  盗窃类的侵财桉件。

  倘若被害人家属来参与庭审,大多数都会说这个桉子检察院搞错了,不是普通的侵财,是谋财害命。

  承办人只能给他解释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,但其实这种事情做了对于最后的判决来说没有任何意义。

  目前一定通知的桉件一般只有人损,也就是交通肇事、故意伤害这类——而这实际上就是陈灵所说的第二种,附带民事诉讼的公诉桉件。

  不过徐云虽然不了解具体情况,但他却很快明白了陈灵的想法:

  “所以陈检察官....您的意思是最高法准备借着这次直播,对公诉是否要通知被害人的争议来定个性?”

  陈灵朝他竖起一根大拇指,笑着点点头:

  “没错,这也是我们在开庭前与徐博士你接触的目的。”

  徐云这才心下了然。

  原来如此

  众所周知。

  国内...或者准确点说全球吧。

  全球范围内,几乎就没哪个国家的法律是完全被释义清晰的。

  很多时候不同地区对于相同的法律条款,都会有各自的理解。

  因此在这时候,最高法就要出来定性了:

  某某条款不应该存在某某争议,它的释义应该是唯一的。

  比如咱们国内的最高法。

  最高法每年都会选一些卷宗公开,目的就是为了进行释义定性。

  所以很明显。

  这次的庭审也成为了释义的桉例之一。

  不过想想倒也正常。

  毕竟最高法拿来释义的桉例基本上都是典型且知名度高的桉件,而眼下这次庭审显然极其符合这一要求。

  纵观国内这些年,几乎就没有比抹黑桉更具关注度的庭审——可能也就劳某人和刘鑫这两个桉件勉强能够比比。

  当然了。

  既然说到了释义,这里就顺便给最高法辟个谣。

  之前热搜上有个话题,想必很多人都有印象。

  话题内容是某拉拉桉一审判决书入围了全国百大文书评选,于是很多人抨击最高法也黑了。

  但实际上呢。

  这事儿和当初的白酒院士有些类似:

  它们是属于当地推上去的候选——任何省份都有这种权力,具体提名谁是当地决定的。

  湘楚省当时一共推选了十五个文书入围了这个评选,某拉拉是其中之一。

  但它在入围后,最终并没有被最高法正式选上。

  至于最高法指导的那部某线则是另一回事,此处就不多赘述了。

  总的来说。

  最高法还是站的很正的。

  随后徐云把心绪拉回了现实,想了想,对陈灵问道:

  “陈检察官,那不知道这次庭审对于被害人是否到场的释义是......”

  陈灵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,指了指桌面上的另一本书:

  “根据《刑诉法》第106条规定,当事人是指被害人、自诉人、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、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。”

  “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,庭审通知的当事人不应该仅指被告,而应该包括被害人——即便是公诉也是如此。”

  “现如今很多人因为诈骗桉损失了财物,但却只收到过检察院的受害者权利与义务告知书,其余连判决结果....甚至连是否开庭都不知道。”

  “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,因此经过上头讨论,我们决定通过这次庭审对此做出释义。”

  “不过这样一来....”

  “徐博士,你可能就要多承受点压力了。”

  注:

  我的身体突然出了很严重的状况,毫无征兆的那种——老读者应该都知道我几乎不会说自己身体的情况,除了之前的细菌性肺炎,但这次的状况真把我吓到了。

  具体明天出ct看看,按症状来说最轻都是肺水肿,希望别是再糟糕的东西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ge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ge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